被歷史低估的民族英雄,闖王李自成才是真正挽救了華夏民族的人
前言
歷史向來是具有複雜性的,但凡是歷史人物,他們的評價肯定都是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。今天要說的就是闖王李自成,可能是因為他後期的行為讓後世對他的評價很低。
非我族類其心必異,都說正是因為他終結了大明王朝才讓滿清坐上了皇位,但這樣的評價對於李自成來說還是有失偏頗的,在一定程度上李自成也是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。
一、當前局勢
明朝末期整個中原大地的局勢是很不樂觀的,等到了王朝末期的時候很多問題就都湧現出來了,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政治腐敗現象,尤其是地方天高皇帝遠的,地方官在當地隻手遮天。
不僅是地方,就連京城的官員也是這樣,嚴重的政治腐敗現象,直接就影響了國家的運行體系,在說到大明的時候後世總是會說一句話「明亡於萬曆」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。萬曆皇帝沒有他爺爺嘉靖皇帝的政治手段,但卻想要效仿他的爺爺不理政務。
萬曆一生也就才坐了四十八年的皇位,但在這四十八年中,後二十八年都是不理政務的,可以說他的這一行為也讓後世的文人學者在提到他的時候紛紛皺眉。他的這一享受卻給整個國家帶來了深遠的影響。
皇帝長時間的不理政務,導致整個國家都變得混亂不堪,可能有人會說,那些大臣們呢,此時正是兩黨斗得最白熱化的時候。他們的重心都放在了政治鬥爭上,誰還有心情去管國家如何,在萬曆帝駕崩後繼位的又是哪一位出名的短命皇帝朱常洛。
朱常洛駕崩後皇位就到了明熹宗朱由校的手中,這一位皇帝在位雖說只有七年的時間,但卻讓本就岌岌可危的局勢又增加了一項——宦官當政。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一生也是毀譽參半的,不得不說的是他確實是想要扭轉局勢,遺憾黨爭和腐敗已經深入骨髓了。
每個朝代末期都會出現的一件事——土地兼并,在大明這種情況更是嚴重,不要忘記因為朱元璋的祖訓,大明還要養著那一眾藩王呢。整個國家一部分的土地在皇親貴族的手中,剩下還有一部分在地主豪紳的手中,普通的百姓手中能有土地的寥寥無幾。
百姓們沒有土地怎麼辦,沒有土地養活不了自己只能是去當流民,流民問題也是大明後期一個很嚴峻的問題,社會也因為階級之間的矛盾變得動盪不已。這些皇親貴族和地主豪紳們都是有地位的,所以他們幾乎是不用交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