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的土地都在他們的手中,他們卻不用交稅,那國家的收入應該從什麼地方來呢?朝廷是需要開支的,這些大臣和皇室都是需要生活的。為了能維繫這些開支,朝廷不得不加重稅收,本就艱難的百姓怎麼能支撐得起。
屋漏偏逢連夜雨,大明的國庫本就空虛,社會本就動盪,在此時自然災害又開始頻繁的發生,整個社會都變得生靈塗炭。
百姓們的要求也不高,只要能夠活著手中能有土地就可以了,遺憾此時的大明連這最簡單的一點都做不到,這也就表示誰能完成百姓這個願望,百姓就願意奉誰為主。
二、兩項改革
也就是在此時李自成出現了,和其他的農民起義的將領一樣,最初李自成也只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百姓,李自成還好一些他還有一個工作,最初他是在驛站工作的。上文也說了當前大明的局勢,這一份工作李自成連自己都養不活。
李自成因為欠債連一個安家之所都沒有,在這種生活的壓迫之下,李自成想到了反抗,他並沒有就此認命,而是帶著和他一樣吃不飽飯的百姓們起義。在這必須要說的就是在他起義後所打出的兩個口號,其中之一就是影響深遠的「均田免糧」。
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重新分配土地來緩和當前百姓生活狀況,設身處地地想一想,百姓在大明的統治之下連最基本的活著都保證不了,此時出現了一人,跟著他不僅能夠保全自己性命,並且還能夠得到土地,根本就沒有人會拒絕。
接下來簡單說說這一項政策的內容,「均田」顧名思義就是將農田給平均分,前文也介紹了這些田地大多都在皇親貴族和地主豪紳的手中,百姓們手中的糧食很少。所以李自成就決定重新將這些糧食給分配了,將他們手中的糧食重新分給百姓們。
其次就是免糧,其實不能叫免糧應該叫免稅,因切身地感受到百姓們生活的不易,是以李自成就決定減免三年的稅收。還有一項就是歷來英雄好漢都很推崇的「劫富濟貧」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,官職越大他們手中的金錢也就越多。
李自成就讓這些地主們根據自己官職的高地來繳納稅收,以此來實現平衡,這樣有錢了也不用再壓榨百姓了,可以說單單是這一項政策就對當時的大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不僅為起義軍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投靠,並且還收復了民心。
對大明朝廷的影響也是不小的,整個天下和大明相比,另一支更得民心的政權出現了,也正是在這一項政策的支持下李自成才能夠進入北京城。當然在這還有一項政策是值得一說的——追贓助餉。
相信通過這四個字也能夠想像到期具體的內容,此時貧富差距不是一般大,對於大明的官員還有一些勛貴等李自成都採用了這種方法。
最終得到了七千萬兩白銀,遺憾的是因為李自成的手段太過於殘暴,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,讓李自成失去了文人支持,不過這都是後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