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以後最好的活法:物質低配、關係低耗、情緒低溫

2023-09-10     尚娥媛     反饋
1/5
人到中年,如臨半坡。

我們在生活的名利場中摸爬滾打,時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。

曾經熱鬧的交際,如今已疲於應對,觥籌交錯的生活,也使人勞累不堪。

經歷得多了,慢慢才明白,追求越多負累越重,得到越多越無安寧。

唯有專注內心,向「低處」修行,才是中年後最值得過的人生。

1

物質低配

作家傅士德說:「現代人的通病,是熱衷於擁有一切。」

年輕時,我們總以為擁有的越多,人生就會越幸福。

結果為名碌碌半生,為利汲汲營營,不知不覺中卻淪為了物質的奴役。

《逍遙遊》里有句話:「鷦鷯巢於深林,不過一枝;偃鼠飲河,不過滿腹。」

鳥兒棲息只占一根樹枝,偃鼠飲水只為喝飽肚子。

而我們生活所需,也不過是白日三餐溫飽,夜臥三尺安眠。

漫畫家蔡志忠,被譽為「華語漫畫第一人」,但生活卻極度簡樸。

他一天只吃一頓飯,哪怕是饅頭加豆腐乳,也吃得津津有味;

他沒有手機,日常裝扮就是白襯衣加休閒褲,外加一雙洗了無數遍的破布鞋。

他對物質生活完全沒有要求,甚至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作畫,把價值千萬的公司送了人。

面對蔡志忠近乎苛刻的節省,妻子有時也很不理解,一度認為他很傻。

對此,蔡志忠解釋說:

我覺得自己就像莊子一樣,不介意衣飾好壞,不介意錢的多寡。



反正這些都是身外之物,生不帶來死不帶去,我更想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!

建築大師斯密斯·凡德羅曾提出一個概念:少即是多。

擁有的東西多了,心力都被分走,容易在花花世界中迷失自我。

唯有學著低配物質,戒掉浮華,才能真正回歸本心,獲得內心的充裕與豐盈。

1. 戒掉不必要的消費

生活中,有些人常會因衝動陷入消費陷阱,購買不必要的物品,平白增加經濟負擔。

戒掉不必要的支出,把餘下的錢用作儲蓄。畢竟帳戶的餘額,才是成年人最大的底氣。

2. 精簡用不到的物品

生活中有個「三七定律」,意思是我們房間的物品,70%是很少用到的。

物品越多,我們的空間越少,學著定期整理,把房間清空,才能把目光聚焦到生活本身。

3. 遠離消耗人的東西

當一件物品過度消耗你的心力,比如需要精心打理的衣服、小心呵護的首飾,

那就要考慮是否要捨棄了,因為生活是自己的,過得舒服才最重要。

梭羅曾說:「一個人的富有程度,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。」

學會在物質上做減法,不為物役,不為物累。

在節制中獲得自由,為生活增加一些底氣,未來才會更踏實、更舒心。
1/5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