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嗣同留下的迷,「去留肝膽兩崑崙」,「兩崑崙」究竟指的什麼?

2025-03-17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1/3
譚嗣同留下的迷,「去留肝膽兩崑崙」,「兩崑崙」究竟指的什麼?

謠風遍萬國九洲,無非是罵;

昭雪在千秋百世,不得而知。

這是一副輓聯,是晚清湖北巡撫譚繼洵寫給兒子的,他的兒子是誰呢?

這個人可不簡單,雖然沒有他父親的官職大,卻在中國的近代史上赫赫有名,晚清「戊戌變法」領導者之一譚嗣同。

1865年,譚嗣同出生於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,五歲得重病昏死三日後復活,故字「復生」。

10歲拜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為師,受其影響,不但文章寫的好,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特別仰慕那些鋤富濟貧的綠林好漢,其中一個刎頸至交的朋友,就是著名的「義俠」大刀王五。

可見譚嗣同既有妙筆生花的文筆,又有沖天的豪俠義氣。

1898年6月11日,光緒帝昭告天下,宣布變法。8月,譚嗣同應召進京,正式參與光緒皇帝的變法。

自古變法都會觸及保守派的利益,因此遭到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迅速反擊。

1898年9月21日,慈禧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,迅速做了兩件事:一、囚禁光緒帝於瀛台,自己重新接管朝政:二、詔令封禁紫荊城,大肆抓捕維新派領袖。

大刀闊斧,歷時103天的「戊戌變法」以失敗而告終。

主要領導者康有為、梁啟超逃走。譚嗣同、康廣仁、林旭、楊深秀、楊銳、劉光第六人被捕入獄,史稱「戊戌六君子」。

在獄中,譚嗣同依舊不畏,堅持抗爭,並寫下一首題壁詩《獄中題壁》

《獄中題壁》

望門投止思張儉,忍死須臾待杜根。

我自橫刀向天笑,去留肝膽兩崑崙。

詩的前兩句,譚嗣同借東漢「張儉彈劾宦官侯覽、杜根要求太后還政,」兩個典故,希望康有為、梁啟超能得到人們的保護,以待完成變法大業。

詩的後兩句,筆者初讀,還以為出自武俠小說,如此俠義,如此轟轟烈烈,然而事實卻是出自晚清青年改革家譚嗣同的筆下。

表現出詩人面對保守派的屠刀,不但不懼,反而仰天大笑,慷慨赴死。不管是出逃避難者還是留者,都是肝膽相照、光明磊落,就像崑崙奇峰一樣雄偉壯闊。

全詩用典貼切精妙,出語鏗鏘頓挫,氣勢雄健迫人。
1/3
下一頁
奚芝厚 • 23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7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0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0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8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2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