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. 戒斷反應階段:完成上癮成性的最後一環
所有讓人上癮的事物都符合「快樂——剝奪」循環。
就像很多人會說:
「如果你不給我結果,為什麼讓我看到希望?」
「如果你不在乎我,為什麼要對我這樣好?」
這些都是「戒斷反應」的表現。
當TA已經習慣你的存在時,突然抽離的行為,會激活大腦的渴求機制;
這不是玩消失,而是製造「被迫中斷」的假象。
有個安利:男生每次約會,都會送女生到小區門口,女生也欣然接受。
某一次,兩個人吃完夜宵後,男生送她到小區門口時突然提出:「我今天送你到家門口吧」。
等電梯時他突然接到「緊急工作電話」,一邊跟女生道歉表示很遺憾,一邊打著電話離開。
這個未完成的場景會讓女生整晚胡思亂想:
「如果他沒有去忙,今天晚上會發生什麼?」
這個策略很容易建立起異性對你的依戀和不舍,但凡事都要「有度」。
就像去四川吃火鍋,微辣就已經是「不能吃辣人」的災難;
如果非要勉強自己去嘗試特辣,變態辣,那就是過度嘗試。
微辣讓人能夠接受,太辣了就讓人從心裏面將其「拉入黑名單」了。
當對方開始主動時,用「臨時後撤」刺激TA的得失心,這就是「損失厭惡效應」。
曖昧讓人著迷的原因是什麼?
就像喝酒。
讓人上癮的不是酒精本身,而是入口時的層次感,回甘時的餘韻,和那種「差一點就夠到」的微妙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