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 得到回應和得不到回應的關係,差別是巨大的
一個家庭中有兩個孩子。
老大出生後,老大是父母眼裡的寶;
老二出生後,老大就變成了背景板,父母的愛與關注都轉移到老二身上去了。
於是,老大持續被忽略,被忽視,當他跟父母索求愛與關注時,還會被父母指責:
「你都那麼大了,你讓著點弟弟妹妹怎麼了?」
「你都已經享受過那麼多好東西了,現在輪到弟弟妹妹,你就不高興了嗎?」
「父母養你們倆已經很不容易,很辛苦了,你就別給我製造麻煩了好嗎?」
這就是普遍家庭中跟孩子相處的狀態。
但父母卻忘了,老二出生後,首先要關注好的就是老大的情緒與愛的需求。
兄弟姐妹多的家庭,必定有人承受「被忽略」的痛苦。
結果是什麼?
始終被忽略的人,長大後就自卑,就痛苦,不斷尋找別人的愛;
而始終被關注,被愛,被回應的人,長大後就更自信,更愛自己,不需要跟別人索取愛,對一段關係感覺不合適,就能立刻止損。
兩種生活,兩種性格,兩種人生。
人這一輩子都在尋求什麼?
是關注,是愛,是認可,是回應。
無論是嬰兒還是七八十歲的老人,都有這個情感需求。
這不僅是人性,更是刻在基因里的渴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