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修的祖父楊賜、曾祖父楊秉、高祖父楊振皆官居太尉,他的父親楊彪更是官拜太尉。
可以說,在門閥制度下,能夠"四世四公"的家族寥寥無幾,
楊氏一族因此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士族地位。
高貴的出身,優渥的家教,造就了楊修的不凡。
才華橫溢的楊修
俗話說"龍生龍,鳳生鳳",在如此顯赫的家族背景條件下,楊修自幼就表現出驚人的才華。
年僅二十歲就被舉為孝廉,後來又進入曹操帳下,擔任主簿一職。
在曹操麾下,楊修才思敏捷、博古通今,常常出謀劃策、獻計獻策,頗得曹操賞識。
有一次,曹操交給楊修一些公文讓他去處理,
楊修覺得這些事情對他來說太簡單了,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解決。
為了偷懶,楊修提前把曹操可能會問的問題都準備好答案,
然後按順序排列,交給手下的人。
自己則經常跑出去遊山玩水、尋歡作樂。
曹操來問的時候,手下人員對答如流,從沒出過差錯。
世事難料,有一次楊修照常溜號在外,
誰知當天突然颳起大風,把他留下的答案吹得亂七八糟。
等人們好不容易把答案收拾齊整,原有的順序已經亂了套。
曹操前來問話,得到的回答前言不搭後語,勃然大怒,追問緣由。
無奈之下,手下人只得照實稟告,這都是楊修故意設下的圈套。
曹操當時並未聲張,心裡卻記恨上了楊修。
或許,冥冥之中自有天意,天不假年,
楊修既有才名,又有勢力,早已如芒刺在背,曹操對其愈發忌憚。
恃才傲物的楊修
楊修的頭腦固然聰慧,但也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。
他自視甚高,恃才傲物,經常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揣度曹操的心思。
建安二十四年,曹操與劉備在漢中相持不下,想要退兵卻又不好明說。
一天,軍令官請示曹操當夜的行軍口令,曹操隨手指了指面前的一盤雞肋:"就用雞肋吧。"
對常人而言,這不過是曹操的一時興起,但在楊修看來,此中大有深意。
他對人說:"今天軍令用雞肋為號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,
分明是丞相有退兵之意,諸位還是準備準備,擇日回朝吧。"
消息不脛而走,眾將領聽了楊修的話,紛紛收拾行裝,準備退兵。
曹操知道後大發雷霆,認定楊修是在故意混淆視聽,擾亂軍心。
他當即下令將楊修就地正法,並以"泄露軍機,串通外敵"的罪名將其定罪。
不念舊情的曹操
對於楊修的死,朝野上下議論紛紛。
有人替楊修鳴不平,認為他是被曹操錯殺的冤魂;
也有人唏噓不已,感嘆他恃才傲物,最終只落得個不得善終。
在當時,楊修可謂是門生故吏遍天下。
他為人謙恭隨和,與時人的關係都很好,包括曹操的兒子們在內,都對他禮敬有加。
尤其是曹植,更是對楊修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有史學家分析,楊修之所以被殺,
是因為他與曹植的關係太過親密,曹操為扶持曹丕上位,不惜剷除心腹之疑。
但也有人認為,楊修與曹丕的交情也不淺,私底下兩人常在一起談古論今,時而通宵達旦。
曹丕稱帝後,隨身佩戴著楊修送給他的一把普通銅劍,可見對其情誼之深。
既然如此,曹操又怎會為了曹丕去殺楊修呢?
種種跡象表明,楊修的死,不過是曹操猜忌之心作祟罷了。
隱忍不發的楊彪
楊修雖死,其父楊彪卻並未因此而得罪曹操。
作為當朝太尉,楊彪本就位高權重。
他娶袁術之妹,又與楊修母親共生下楊修,
按理說袁術作為叛逆之臣,曹操本可以順勢殺掉楊彪,以絕後患。
看在楊氏家族的面子上,諸位大臣也多次進諫,曹操這才作罷。
如今楊修被殺,楊彪雖然悲痛欲絕,卻也不敢表現得太過明顯。
他深知,曹操現在是一人之下、萬人之上,自己若是造次,只怕整個家族都要遭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