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密能力甩李淵十條街,為何最後卻死在李淵手裡?

2024-11-01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3/3
三、對突厥委曲求全

為了解除後顧之憂,李淵必須首先解除突厥的威脅。這時的突厥「其族強盛, 東自契丹、室韋,西盡吐谷渾、高昌諸國,皆臣屬焉。控弦百餘萬,北狄之盛,未之有也。高視陰山,有輕中國之志」。大業十一年(615),突厥圍困隋煬帝於雁門(今山西代縣),隋煬帝一籌莫展,「抱趙王杲而泣,目盡腫」。可見,突厥的勢力異常強大,僅靠李淵的力量戰勝突厥是不可能的。正是這種原因,李淵對突厥採取了拉攏、利用的手段,穩定了太原的形勢。

他立即向突厥可汗寫信道:「當今隋國喪亂,蒼生困窮,若不救濟,終為上天所責。我今大舉義兵,欲寧天下,遠迎主上還。共突厥和親,更似開皇之時,豈非好事。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,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?若能從我,不侵百姓,征伐所得,子女玉帛,皆可汗有之。必以路遠,不能深入,見與和通,坐受寶玩,不勞兵馬,亦任可汗。一二便宜,任量取中。」信寫好後,「命封題署雲某啟,所司報請雲突厥不識文字,唯重貨財,願加厚遺,改啟為書。」李淵笑道:

「何不達之深也。自頃離亂,亡命甚多,走胡奔越,書生不少,中國之亂,並在諸夷。我若敬之,彼乃未信,如有輕慢,猜慮愈深。古人云:『屈於一人之下,伸於萬人之上。』且『啟』之一字,未直千金。千金尚欲與之,一字何容有吝。此非卿等所及。」

李淵在信中向突厥提出了三點要求:

一、恢復隋文帝時的和親政策;

二、征伐中所得「子女玉帛」都歸突厥;

三、請突厥不要深入內地,只坐享其成。

可見,李淵為了奪取政權,不惜向外敵示好,甘願當「國賊」。

解決了後顧之憂後,李淵遂誓師起兵,發布檄文,宣布取消了隋煬帝的帝位, 立代王楊侑為帝,他這樣做,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。李淵統帥大軍,直取長安,不久,他又逼楊侑寫了禪讓的詔書,宣布自己順應天命,名正言順地建立了唐王朝。

四、用得著李密,就把他捧上天

瓦崗軍是隋末最強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,李密殺翟讓以後,鞏固了自己在瓦崗軍的領袖地位,這時他意氣高揚,以天下為己任,說自己已被四海英雄推為盟主,自然包括唐公李淵。他寫信給李淵,希望與李淵左提右挈,戮力同心,「執子嬰於咸陽,殪商辛於牧野,豈不盛哉!」在這裡,李密把代王楊侑比喻為子嬰, 把隋煬帝楊廣比喻為商辛。

讀罷李密的覆信,李淵微微一笑,給李密回復了一封措辭極為謙虛的信。對殺昏君、執代王之說,表示不忍於言,不敢從命。而且申明「志在尊隋」,以掩飾其奪取天下之志。李淵極力推獎李密,認為「天生萬民,必有其主。當今能為民之主者,非君莫屬」。又謙讓說,自己已年過五十,別無奢望。欣然擁戴大弟, 唯願大弟早登大位,以安天下,以寧方民,使愚兄得以復封於唐,宗籍見容,就心滿意足了。

李密得書,果然喜出望外。實際上,李淵是利用瓦崗軍的強大力量牽制東都的隋軍,以便讓自己順利進軍長安。

五、用不著李密,則除之而後快

李密興得快,敗得也快。武德元年(618)九月,瓦崗軍與盤踞在洛陽的王世充軍作戰失敗,只好到河陽(今河南孟縣)去見瓦崗軍將領王伯當。本來,李密還想「南阻河,北守太行,東連黎陽,以圖進取」。這種東山再起的

主張,遭到部下諸將的反對。這些人勸李密道:「今兵新失利,眾心危懼,若更停留,恐叛亡不日而盡。又人情不願,難以成功。」李密無可奈何,只得決定前往長安, 投靠李淵。

李密於十月帶領兩萬人入關的時候,李淵派人迎接,冠蓋相望,隆重異常。李密非常高興,洋洋得意地到了長安。李淵對李密非常尊重,對話常呼為弟,並將其表妹嫁給李密。但其他人就沒有這份待遇了,李密一到長陽,「有司供待稍薄,所部兵累日不得食,眾心頗怨」。而且,「朝廷又多輕之,執政者或來求賄」。這種只有李淵一人「親禮之」的情況,無疑是個陰謀,實際上是蓄意製造事端, 讓李密眾叛親離。

這時,李密已經自投羅網,當然只能任其擺布了。

正當李淵要製造事端的時候,李密卻「自負歸國之功,朝廷待之不副本望,鬱鬱不樂」。同時,又認為李淵對他大材小用,對於給他的光祿卿(掌皇宮之膳食的官)職務「深以為恥」。於是,他和王伯當密謀,打算返回山東,利用徐世責力在黎陽的軍隊,聯絡河南一帶原有的力量,企圖捲土重來。他們向李淵表示, 自己願回山東,收撫其部下,幫助李淵攻取東都。李淵答應了他們的要求。有人不理解李淵的用意,認為李淵此舉是投魚於水,放虎歸山。

李淵為了表示對李密的信任,特意為他餞行,並且告訴李密:「有人確執不欲弟行,朕推赤心於弟,非他人所能間也。」

李密剛到長安時,李淵視其為上賓,但同時「朝臣又多輕之,執政者或來求賄」,隨同李密的軍隊連飯都吃不上。李密要離開時,李淵和其臣下又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。不難看出,李淵來軟的一手,其臣下來硬的一手,軟硬兼施,迫使李密跳入陷阱。中國古代的皇帝,有至高無上的權威,其臣下無不看其臉色行事,如果李淵要真正抬舉李密,其臣下對李密決不敢是另一種態度;其臣下既然敢對李密冷眼相待,必然是得到李淵支持的。否則,李淵怎麼會對和自己持相反態度的臣下沒有任何表示呢?

粵人某商於滬。另室居妻孥。值歲暮事繁,深夜始返其居。路遇行劫者,將褫其衣。某哀之曰:「子毋然。子之所以為此者,圖財帛耳。雖盡褫吾衣,能值幾何?吾幸攜手鈔票在,敬以為贈,請免吾衣可乎?」言已,手出一紙束授之。盜大喜,攫之而逸。某急奔歸家,對妻孥吃吃笑不休。蓋所以授盜者,實一無用之流水帳冊也。特不知盜攜回見之,何以為情耳!

李密帶王伯當等人離開長安,正要出關的時候,李淵突然命令李密將其部下留一半在華州(治所在今陝西華縣),僅帶其一半出關。這時,和李密同行的長史張寶德向李淵告密,言稱李密將要叛亂。於是,李淵命李密所部慢行,並令李密單騎入朝,更受節度。

這時,李密已經到達稠桑(今河南靈寶北)。得到讓其中途復返的詔令,不能不使李密感到大禍將要臨頭。事實上這又是李淵的陰謀,因為張寶德告密是「恐密亡去,罪相及」,可見,他負有李淵要他監視李密的使命。

李密感到形勢嚴重,遂殺了李淵的使者,襲取了桃林(今河南靈寶),然後,「直趨南山,乘險而東,遣人馳告故將伊州(今河南臨汝)刺史襄城張善相,令以兵接應」。唐將盛彥師看清了李密的動向,于山中險要之處設下埋伏。但李密在進山以後,卻自以為已經脫險,擁眾徐行。不料,盛彥師率唐軍突然襲擊,李密措手不及,與王伯當等戰敗被殺。時在武德元年(618)十二月。

當李淵要利用李密為其牽制關東隋軍,以便順利攻取長安的時候,他用明推獎、暗利用的手段,欺騙了李密;當改朝換代已取得基本勝利,瓦崗軍遭到失敗的時候,他又用當面說好話,暗中下毒手的策略,最終除掉了李密。在隋末唐初的複雜環境中,各種力量都在政治上、軍事上進行較量,各類人物都在盡力施展才能,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中,削弱別人,壯大自己。李淵對李密在明爭暗鬥中取得勝利,充分顯示了李淵有較強的應變能力,也顯示了他足智多謀的政治才能。

剪除李密以後,李淵又和他的兒子建成、世民又用了長達十年的時間打敗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隋朝殘餘將領,徹底結束了隋末以來的動亂局面,完成了全國的統一。
奚芝厚 • 13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8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7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46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7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3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7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2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2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3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