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數百年。 當年的香港影壇,一直有著「雙周一成」的說法:周潤發、周星馳、成龍三人,他們憑藉各自的努力,為自己的影片打上了極有個人特色的印記。

周潤發憑藉電影《英雄本色》,一舉洗刷掉緊附在自己身上的「票房毒藥」稱號,逐漸走向輝煌; 周星馳在「許氏兄弟」的喜劇光環之下,以一種「無厘頭」的表演方式突破阻礙,成為新的「喜劇之王」; 提到成龍,就繞不開當年的「七小福」,大師兄洪金寶、小師弟元彪,這三人,曾一度紅極一時,號稱功夫片的「鐵三角」,但後來,成龍和洪金寶「功成名就」,小師弟元彪漸漸消隱。

那些年,元彪去了哪裡?
一、受欺負的小師弟 說起「七小福」,大家總有些疑惑,很多娛樂報道中都會提到,洪金寶是大師兄,但也有一些文章中會提到《功夫》中的包租婆「元秋」是大師姐。 這是怎麼回事? 其實,《七小福》是一出京劇,也是一個戲班。當初,師父于占元挑選了元龍(洪金寶)、元樓(成龍)、元彪、元奎、元華、元武、元泰七人擔任《七小福》主角,因為演出非常成功,于占元便藉此組建了「七小福」戲班。

大家一直認為「七小福」是七個人,其實不止,除了上述七人,還包括唯一的女弟子元秋、元慶(袁和平)等人。 成龍曾在「七小福」的重聚節目中講過,自己曾是戲班中年紀最小的師弟,因為都是練「武行」,所以他天天被欺負的鼻青臉腫,直到後來,元彪加入戲班,成了新的小師弟。
所以元彪接替成龍,繼續被師兄們欺負——

大師兄洪金寶借他錢,在他去討還的時候,被洪金寶大罵一頓;當時他從家中偷偷帶來小人書藏在枕頭下,結果沒看幾次就被元奎搶走…… 或許是在被欺負的元彪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,成龍選擇了和小師弟一起「奮起反抗」,最終的結果,自然是兩人一起挨揍。 或許也是因為「被打」而得出了經驗,後來的元彪動作最為靈活,拳王周比利曾經評價元彪說:

「和元彪打要注意,他速度很快,一不小心就會被踢到。」
而元彪在採訪中,對自己的特長也認為是:成龍比較拼,洪金寶很有勁道,而我就比較靈活。 「靈活」成了「七小福」中元彪的標籤。 或許,這也是他後來遭受變動的一個原因。 二、「鐵三角」的高光時刻 成龍在節目中說過:「我們師兄弟在一起學藝打鬧時就曾許下諾言:如果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有機會製作影片,就一定要找自己的兄弟一起拍。」

或許是出於對自己承諾的兌現,當年在李小龍去世之後,香港電影圈出現了一個巨大的「功夫巨星空缺」,成龍立刻給當時還在美國超市打工的元彪去了電話:
「香港電影的行情不錯,功夫電影要流行了,你快回來!」 當時只有16歲的元彪接到電話後,很快回到了香港,從此,開始了一段由成龍元彪洪金寶打造的「鐵三角」的輝煌時期。 在戲班學戲時,他們的師父于占元是京劇武生出身,所以他帶徒弟也以「武生」「凈行」為主攻方向,當時的磨練也讓「七小福」師兄弟們為後來加入影視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—— 洪金寶、元彪主演的《雜家小子》中兩人大練猴拳,身手敏捷,面部表情又活脫一副猴樣,便是當年「七小福」合演《美猴王》等猴戲的結果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