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48年,嘉妃被晉為嘉貴妃,愉妃成了妃位之首,地位還算可以。但架不住年輕的嬪妃手段高,後來居上,包衣出身的令妃,不停在往上爬,越過了舒妃,又超過了愉妃。
1755年,熬了多年的令妃,取代愉妃成為妃位之首。乾隆二十六年,愉妃連隨駕巡幸熱河的資格都沒有。
其實一直在妃位也無妨,反正阿哥中最受寵的是她愉妃的兒子,她50歲那年,圓明園的九州清晏失火,永琪親自把乾隆從火海中背出。永琪這一舉動,足夠讓愉妃在宮裡的地位再次爬起來。
果然,過了兩年,愉妃的一切賞賜恢復正常,可惜她唯一的兒子永琪也去世了。
乾隆悲痛欲絕,大約是太思念兒子,也終於覺得自己這些年冷落了愉妃,對愉妃多有照顧。舒妃薨逝後,愉妃又躋身妃位之首。
懷念兒子,補償妃子
永琪的長女去世後,乾隆還在愛屋及烏,把他的一個孫女,皇四子永珹的女兒,嫁給了永琪的女婿。
更有趣的是,這位格格明明是嘉妃的孫女,乾隆卻安排愉妃和永琪的遺孀,嫡福晉西林覺羅氏去照顧。
對於永琪留下的兒子綿億,乾隆也特別疼愛,希望在他身上找到點永琪的影子。而愉妃,則帶著對兒子的哀思過完一生。
愉妃之所以能一直被乾隆挂念,都是永琪的緣故,永琪死後,乾隆雖不喜歡她,也從未苛待她。
小門小戶出生的珂里葉特氏,要不是蒙古人的血統,大約連封貴人的機會都沒有,更別提受寵生子。
乾隆晚年去看望她,基本是去和她一起懷念永琪的。
其次,愉妃的性格好,不論在後宮地位怎樣,她都處之淡然,甘願做小伏低也不參與後宮鬥爭。
這是個十分難能可貴的品質,當乾隆想跳出勾心鬥角找個地方躲清靜的時候,愉妃處是他最好的選擇。
年輕時乾隆有很多寵妃,一個比一個漂亮,會討他歡心,乾隆體會不到愉妃的好,到人老了,折騰不動了,也看透了宮廷爭鬥,才能明白有愉妃這麼一個嫻靜的人陪伴,是多麼舒心。
乾隆命長,熬死了他身邊的多位嬪妃,隨著那些知心伴侶一個個離世,就剩愉妃一個老人最了解乾隆,能陪他談心了。
所以,79歲高齡,乾隆還會特地翻愉妃牌子,去她那找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