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考試吃太多的事,李蟠還獲了個「餑餑狀元」的外號。不過李蟠不介意別人嘲笑,他可是皇帝欽點的狀元。
進入翰林院後,李蟠堅持正直,絕不徇私的原則為朝廷選拔人才。他在任順天府鄉試主考官時,堅決杜絕賄賂,只認真才實學,這種「一根筋」的處世方式,讓他得罪了很多人。
來考試的人各種背景都有,有的人家中父輩可能在朝中說一句話,就能把李蟠從官場上拉下馬。
康熙三十八年,李蟠果然遭人記恨被中傷,他明明從不徇私舞弊,卻被人誣陷在鄉試中營私。
科考徇私是大事,康熙知道後立刻組織了一次重考,把李蟠選中的人安排在內廷大臣的監視下複試。結果,這些人的成績都很好,證明李蟠根本沒有作假。
但李蟠卻因孔尚任據傳聞瞎寫的故事在京城傳播,被朝廷流放。三年後,李蟠回到老家,卻心灰意冷,再不想踏入官場。
康熙南巡時想到李蟠,希望再次啟用他,李蟠婉拒了,從此,他便專心寫書,吟詩作賦打發時光,再不問政事,直到七十四歲時逝世。
八十多年後,清朝才有個在江蘇當過巡撫的大官,聽說了李蟠的事,為他正名。
古代為官不易,有才是必須的,但要在官場活下去,還要八面玲瓏,才能保住自己。李蟠太過耿直,在面對控訴時不多加辯解,任由別人欺負,才斷了他的仕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