嬴盪在秦武王三年派甘茂出使魏國,並成功迫使魏國與之建立軍事合作協議,共同伐韓。次年,即秦武王率領秦軍攻克了韓國的宜陽,這一勝利不僅顯示了秦國的強大軍事實力,也為秦國進一步東擴奠定了基礎。
攻拔宜陽後,嬴盪乘勝渡過黃河,來到周王室所在地,意圖學習當年的楚莊王問鼎中原。在此過程中,他攻取了當時還是周王室國土的三川郡,這一舉措不僅擴大了秦國的疆域,也進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實力,提升了秦國的國際地位。
不僅如此,嬴盪還培養了一批高素質間諜,潛伏在其他諸侯國。嬴盪不僅勇猛善戰,還具備較高的智慧。他深知情報的重要性,因此派遣間諜分散至各國,收集情報,為秦國的軍事行動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這種智勇雙全的特點使他在處理國家大事時能夠遊刃有餘,既能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戰略計劃,又能夠親自率領軍隊衝鋒陷陣。
統一文字雖然秦始皇是正式統一文字的皇帝,但是嬴盪時期已經為這一偉大變革奠定了基礎。統一的文字不僅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,也為秦國的政治統一和法制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不僅如此,嬴盪時期秦國已經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,並通過各種渠道推廣法制教育。這不僅增強了民眾的法制意識,也為秦國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。
嬴盪在思想上傾向於法家,強調法治、集權和實用主義。他重用了一批法家人才,如甘茂、樗里疾等,這些人都在秦國的政治、軍事和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法家思想的推廣,有助於加強中央集權,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統一。
嬴盪舉鼎的野心和政治意義
九鼎作為大禹收集九州的青銅鑄造而成,上刻九州名山大川、奇異之物以及貢賦田土之數,是國家政權和天下統一的象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