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,皇宮內都會舉辦選秀,召集全國各地的年輕貌美女子參加。這成為皇帝挑選嬪妃和宮女的主要途徑。最後經過層層選拔,才能留在皇宮。
1621年,明熹宗大婚之際,從全國各地徵集了五千名年齡在13至16歲之間的年輕少女。之後由太監進行初次篩選,凡是身高、體型等方面不符合標準的,一律淘汰。挑選出一千人進入後宮,成為候選宮女。
挑選出的一千名少女將會由宮中有經驗的宮女進行更細緻的檢查,然後只有三百人通過了這輪考驗。
之後再對這些少女進行一段時間的考察、培訓,更全面評估她們的品性、學識等,能夠晉升為妃嬪的只有五十人,餘下的只能成為宮女。
但這麼多人,皇帝畢竟只有一人,也很難做到雨露均沾,所以不排除有些妃子一生都沒受過恩寵,沒見過皇帝。所以,有些朝代就會規定:「妾年未滿五十者,必與五日之御。則知五十之妾,不得進御矣。」嬪妃年過五十,就不用再侍寢。
眾所周知,古代非常重視後代的繁衍,尤其皇帝。廣納嬪妃除了滿足皇帝的私慾外,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為了開枝散葉,繁衍更多的後代。年輕的妃子通常更容易受孕,生下健康的子嗣。